房地產市場殘酷和真實的一面正在展現,截至7月24日,全國250多家中小房企、區域型房企宣告破產或被強制清算;一些中大型房企也遭遇資金鏈危機,如泰禾、新城控股、華僑城等,紛紛“斷臂求生”。
從破產房企的區域分布,可以看到一線城市整體不多,而絕大部分的破產房企集中在二、三線,四、五線城市,均為中小房企。小體量、高負債、未上市是中小房企的共同特征,因此更容易受市場波動的影響。從房企銷售排行榜來看,市場集中度在近三年來已大幅提升,行業并購整合進入深水區,甚至發生在大型房企之間。從行業環境來看,今年土地和資金這兩個房地產市場最核心的要素,都更難以獲得,中小房企“被扼住了命運的咽喉”,沒有發揮的余地,等待他們的,多數是破產消亡或被兼并的命運;一些以前風格激進的中大型房企,也會陷入流動性困境,大型房企斷臂求生的戲碼也不斷上演。多家房企人士認為,千億規模和運營能力,是未來房企生存的門檻。數據顯示,2019年上半年,TOP3房企權益金額集中度達10.5%,同比提升0.8個百分點;而各梯隊房企權益金額集中度較去年也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,規模房企競爭優勢進一步深化。
市場人士表示,房企集中度提升提速,快周轉和抓回款將成重要抓手。通過加快周轉,中小型房企可以快速回籠資金,提高資金使用效率,贏得一定的發展空間。